一分鐘可生產一輛新能源汽車所需電池
——十余家媒體記者走進中創新航江門基地體驗“黑科技”
□江門日報記者 黃勝
“新能源汽車電池是如何生產出來的?”“可續航1000多公里的‘One—Stop Bettery’系列產品有什么優勢?”“中創新航江門基地一期項目計劃何時實現全部達產?”……4月23日下午,中創新航江門基地一期項目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,抱著疑問和好奇,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余家媒體記者走進生產車間,一探究竟。這是中創新航江門基地一期項目正式投產以來首次對媒體開放。
“新能源汽車電池制造工序復雜,需要通過合漿、涂分、輥分、切疊、裝配、干燥、一次性注液、化成、二次注液、密封釘焊接、氦檢、常溫靜置、定容、分選、模塊組裝、電源系統組裝、系統測試、成品打包等工序才能最終成型?!痹谏a車間入口處,中創新航技術人員詳細介紹了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制造工序。
走進生產車間,數個巨大的藍色機械臂正通過滑道靈活游走于生產線之間。起落之間,便將數塊電池成品轉移至下一個生產環節。值得一提的是,偌大的車間僅有2名身穿防塵服、頭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員。
“這是我們的分選車間,大家看到的長條形物品就是電池單體產品的最終形態。機械臂會根據分選制度將電池分選至不同的組別。下一步,單體電池將通過自動化裝配線被制造成特定規格的標準模塊?!敝袆撔潞街圃旃こ萄芯吭焊痹洪L趙博介紹。
據了解,現場2名工作人員負責生產巡檢和提供技術支持。目前,該生產線由中控室統一控制,已實現無人化生產,生產效率提高了約30%。
“目前,已有兩條生產線投入生產,另外三條生產線將陸續啟用,計劃用2到3個月實現全部達產?!壁w博介紹,該生產車間擁有5條生產線,全部投產后每分鐘可產出約100塊電池,可滿足一輛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所需。
走出生產車間,來到展廳?!癘ne—Stop Bettery”系列成品展現在眼前。
據悉,“One—Stop Bettery”系列成品是中創新航江門基地一期項目生產的“黑科技”產品。該系列產品采取全新的鋰電池封裝結構,運用超寬幅高速輥軋、高速原位疊片、超長薄壁焊接等先進技術,具有高度功能集成、結構極簡、極致成組,高安全、高可靠的特點。
“空間利用率提升5%、結構重量精減40%、零部件數量減少25%、熱交換效率提升50%……”聽到工作人員的介紹后,記者們紛紛點贊。